什么是网络交换
网络交换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虚拟交换机的引入
网络交换最初是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的,例如企业服务器环境。与物理网络不同,虚拟网络最初缺乏诸如访问控制列表(ACL)、防火墙和入侵防护设备等安全控制。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虚拟安全交换机的概念,将交换和安全功能集成到虚拟交换机中。这使得安全控制可以直接置于虚拟交换机内部,实现对虚拟环境的每端口检查和隔离。

网络交换的基本原理
网络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网络由节点和链路构成。节点可以是数据通信设备(DCE)如调制解调器、集线器或交换机,也可以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如计算机和打印机。链路是连接两个节点的传输媒体,可以是物理线缆或无线链路。在工作的计算机网络中,节点遵循一组规则或协议来定义如何通过链路发送和接收电子数据。

网络交换的优势
将安全功能集成到虚拟交换机中,会比在每个虚拟机上部署主机安全解决方案获得更显著的性能提升。这是因为虚拟机共享计算资源,多个主机安全解决方案会消耗更多的共享资源。通过在虚拟交换机中实现安全性,可以更靠近需要保护的端点实施安全控制,而无需在虚拟机本身上部署主机安全解决方案。

网络交换的应用
交换机和路由器等连接其他计算设备的网络设备也被视为端点。这些端点设备可以包括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网络外围设备、服务器和物联网设备。网络交换为这些设备提供了连接网络的途径,并实现了安全控制和资源共享。
网络交换有哪些优势
网络交换技术相比传统的共享式以太网络具有诸多优势。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提高带宽利用率
网络交换技术允许设备之间进行全双工通信,即设备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而不再受到半双工模式的限制。这种方式可以将可用带宽提高一倍,大大提升了网络的吞吐能力。

隔离网络流量
在交换网络中,流量只会被传送到预期的接收端,而不会被广播到整个网络。这种隔离机制使得网络更加私密安全,减少了不必要的流量浪费。

集成不同网速设备
交换网络能够轻松集成不同网速的设备,而无需像共享式以太网那样受到级联限制。这种灵活性使得网络升级和扩展变得更加容易。

提供冗余和负载均衡
先进的交换技术如最短路径桥接和生成树协议,可以为网络提供冗余和负载均衡能力,从而维护一个无环的网状网络拓扑,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增强网络安全性
交换机还可以提供诸如端口安全、MAC地址锁定和广播辐射过滤等安全功能,有效保护网络免受各种攻击。 综上所述,带宽利用率的提高、流量隔离、设备集成灵活性、冗余和负载均衡能力以及安全性的增强,都是网络交换技术相比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显著优势,这也是交换以太网成为主流网络技术的重要原因。
如何搭建网络交换
网络交换是构建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关键组件。以下是如何搭建网络交换的步骤:

选择合适的交换机硬件
首先需要根据网络规模、带宽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交换机硬件。交换机通常具有多个以太网端口,可以连接多台设备。端口数量和速率越高,交换机的转发能力就越强。

连接网络设备
将网络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端口上。交换机会根据MAC地址自动学习哪些设备连接在哪个端口上,从而高效转发数据帧。

配置交换机
现代交换机通常具有网页或命令行界面,可以对其进行配置。常见的配置包括设置VLAN、端口聚合、QoS等功能,以优化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级联多台交换机
如果单台交换机端口数量不足,可以通过级联连接多台交换机,扩展网络规模。级联时需要使用专用的高速链路,避免产生瓶颈。

连接到路由器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无法直接连接到互联网。因此需要将交换机连接到路由器,路由器负责处理网络层数据包的转发。

管理和维护
定期检查交换机的运行状态、端口利用率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要注意交换机的固件更新,以修复安全漏洞。
网络交换有哪些应用场景
网络交换在现代网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应用交付网络
应用交付网络(ADN)利用第4-7层交换机(也称为Web交换机或内容交换机)智能地将流量分发到一组服务器。这种方式带来了诸多优势,如负载分布、增加服务器容量、提高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应用程序特定的健康检查)。

企业服务器虚拟网络
随着虚拟机的普及,虚拟交换机应运而生,为虚拟环境提供网络连接。这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虚拟安全交换机的概念应运而生,它将交换功能与安全特性集于一身,提供了一种集成化的解决方案。

服务器负载均衡
网络交换机可用于服务器负载均衡,通过虚拟IP地址将流量分发到多个真实Web服务器,实现负载平衡、增加容量和提高可靠性。交换机还可用于形成内容集群或服务节点,跨多个服务器或Web缓存进行负载均衡。

网络分段
利用网桥和交换机进行网络分段,可将大型拥挤网络分解为更小、更高效的网络。交换机能够学习MAC地址并仅将帧转发到必要的端口,提高了效率。
网络交换的类型
网络交换是指在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帧或数据包的过程。根据交换方式的不同,网络交换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基于MAC地址的交换
这是最基本的交换方式,主要由网络交换机(Switch)实现。交换机根据每个数据帧的目标MAC地址,将数据帧从一个端口转发到另一个端口。交换机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可以划分网络的冲突域,但保持单一的广播域。

基于IP地址的路由
路由器(Router)根据数据包头部的路由信息,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使用路由表来确定转发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多层交换
多层交换机(Multilayer Switch)结合了交换和路由的功能。除了基本的第二层交换外,它还可以执行第三层的路由功能。

数据监控交换
数据监控交换机(Data Monitoring Switch)是一种专用交换机,可根据可配置的端口映射,将网络流量复制到多个监控工具上。

隧道交换
隧道交换(Tunneling)是一种在公网上加密数据包的方式,可用于构建虚拟专用网络(VPN),访问远程企业服务器。

多协议标签交换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根据预定义的标签路由数据流量,试图将关键流量路由到更短或更快的网络路径上,提高网络性能。MPLS工作于OSI模型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

软件定义广域网
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是MPLS技术的演进,将MPLS功能抽象到软件层。SD-WAN通常可以利用商用宽带互联网连接代替租用的MPLS线路,从而降低成本。
网络交换与网络路由的区别
网络交换和网络路由是计算机网络中两个不同但相关的重要概念。它们在网络通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下面将对两者的区别进行详细阐述。

工作层级不同
网络交换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第2层),根据目的MAC地址在端口之间转发数据帧。交换机通过检查接收帧的源地址来学习物理端口与MAC地址的关联,仅在必要时转发帧。 与之相反,网络路由工作在网络层(第3层),根据路由表中记录的各种网络目的地的路由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路由器执行互联网上的"流量导向"功能,并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或目标节点。

划分域的不同
交换机将网络的冲突域划分开,但保持单一广播域。而路由器则同时划分冲突域和广播域,实现网络分段和提高效率。

拓扑结构不同
交换机通常具有多个端口以支持星型拓扑,而路由器则连接不同的网络段,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通信。

总结
网络交换和网络路由虽然都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关键技术,但它们的工作层级、划分域和拓扑结构都有所不同。交换机专注于同一网络内的高效数据转发,而路由器则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确定数据的最佳传输路径。
网络交换面临的挑战

单点故障
交换网络可能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扩展性问题
带宽与网络需求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使得难以确定部署最佳网络设备水平。

广播/多播
交换环路可能导致广播/多播流量辐射,影响网络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安全攻击
交换网络容易受到ARP欺骗、MAC泛洪等攻击,将数据发送到非预期主机。

流量控制
IP网络的自主路由特性,需要仔细规划以确保在正常、过载和故障情况下网络行为可控,避免过载时丢包或延迟。

资本支出
下一代IP网络的部署需要大量资本支出。
网络交换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网络交换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件:

交换机
交换机是一种多端口设备,用于连接网络中的各种设备,并仅将数据转发给需要接收数据的设备,而不是向所有端口广播相同的数据。交换机工作在网络的数据链路层(OSI第2层)。

网桥
网桥是连接多个网段的设备,也工作在数据链路层(OSI第1和第2层)。它们能够学习物理端口与MAC地址之间的关联,从而高效地转发数据帧。

路由器
路由器是互联网络设备,根据路由信息在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它们工作在网络层(OSI第3层),执行互联网上的"流量导向"功能。

网络接口设备
网络接口设备是提供不同网络之间兼容性的设备,可以通过转换传输速度、协议、代码或安全措施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

中继器
中继器是接收信号并以更高的电平或功率重新发送信号的电子设备,用于延长信号的传输距离。
网络交换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网络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

分组交换技术的起源
网络交换的基础技术——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工作,最早由保罗·巴兰和唐纳德·戴维斯在1960年代中期独立开展。1967年,在操作系统原理研讨会上,一个分组交换网络设计被纳入了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提出的实验性资源共享网络ARPANET的设计中。

ARPANET的建立
ARPANET的发展始于1969年,当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斯坦福研究所(SRI)之间建立了两个网络节点的互连。到1971年底,ARPANET已经扩展到15个站点。在此期间,其他用户网络和研究网络也应运而生,并为网络交换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网络交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交换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网络流量和新的应用需求。现代网络交换设备采用高速硬件和软件技术,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数据流量,并提供各种高级功能,如负载均衡、流量优先级排序和安全性控制等。
如何提高网络交换的性能
网络交换性能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关键指标之一。以下是一些提高网络交换性能的重要方法:

优化网络拓扑结构
合理规划网络拓扑结构,减少网络跳数,缩短网络距离,可以有效降低网络延迟。例如,将服务器和数据库部署在靠近用户的位置,利用云服务提供商的全球加速网络等,都有助于减少数据包传输路径。同时,对于频繁通信的网络节点,可以通过子网划分将它们归为同一网段,避免不必要的路由跳转。

升级网络硬件和软件
定期升级网络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采用最新的网络配置选项,可以提升网络交换的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对网络进行定期维护,也有助于优化网络性能。

使用高级网络功能
现代网络交换机支持多种高级网络功能,如SPB(Shortest Path Bridging)和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等,可以帮助构建无环冗余网络,实现负载均衡,提高网络可靠性和吞吐量。对于高容量光传输系统,可以使用光性能监控技术评估数据通道质量,优化故障管理。

网络监控和管理
借助网络监控和管理工具,可以实时检测网络延迟,及时发现和排查网络问题。此外,还可以根据应用重要性对数据包进行优先级排序,确保关键业务流程的网络延迟可控。

缓存和快速路径优化
在网络交换设备上,针对常见情况使用缓存和快速路径等技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计算,提高处理效率。
网络交换的虚拟化技术是什么

虚拟安全交换机
虚拟安全交换机是网络交换虚拟化的一种关键技术。它将交换和安全功能相结合,允许在虚拟交换机内部部署安全控制,对每个端口进行检查和隔离。这种方式使安全能够更接近需要保护的终端,而无需在虚拟机本身上部署安全解决方案,从而显著提高了虚拟环境中安全性能。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NFV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网络功能与专用硬件分离,实现了更灵活、敏捷的网络架构。它将诸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网络设备功能合并到通用服务器上,提高了网络性能并降低了成本。

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XLAN)
VXLAN通过封装技术解决了大规模云部署中的可扩展性问题,是网络交换虚拟化的另一项重要技术。它允许在单个物理网络基础设施上创建无限数量的逻辑网络,为云环境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软件定义网络(SDN)
SDN是网络交换虚拟化的另一种方法,通过将流量路由管理从物理环境中分离出来,实现了对网络的集中控制和管理。SDN允许管理员根据需求优先处理特定流量,如视频通话,从而优化网络资源利用。
欢迎加入亚马逊云科技培训中心
欢迎加入亚马逊云科技培训中心
-
快速上手训练营
-
账单设置与查看
-
动手实操
-
快速上手训练营
-
第一课:亚马逊云科技简介
本课程帮助您初步了解云平台与本地环境的差异,以及亚马逊云科技平台的基础设施和部分核心服务,包括亚马逊云科技平台上的弹性高可用架构,架构设计准则和本地架构迁移上云的基本知识。
亚马逊云科技技术讲师:李锦鸿第二课:存储与数据库服务
您将在本课程中学习到亚马逊云科技上的三个存储服务分别是什么。我们也将在这个模块中为您介绍亚马逊云科技上的关系型数据库服务 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 (RDS)。
亚马逊云科技资深技术讲师:周一川第三课:安全、身份和访问管理
在这个模块,您将学习到保护您在亚马逊云科技上构建的应用的安全相关知识,责任共担模型以及身份和访问管理服务,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IAM) 。同时,通过讲师演示,您将学会如何授权给 EC2 实例,允许其访问 S3 上的资源。
亚马逊云科技技术讲师:马仲凯 -
账单设置与查看
-
-
动手实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