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协同的必要性
供应链协同是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深度合作和资源整合的过程。供应链协同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企业竞争力
通过供应链协同,上下游企业可以整合各自的供应链资源和业务能力,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供应链协同使得联合体能够作为一个整体,迅速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应对和调整,提高了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资源优化配置
供应链协同有助于优化供应链资源的配置,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组建多企业联盟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协同,建立多企业联盟或商业联合体,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共同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这种联合体能够发挥不同企业的优势能力,多方面优势并存,提高整体竞争力。
风险共担
在供应链协同的联合体中,企业可以进行风险共担,提高了单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供应链协同通过整合资源、发挥协同效应、组建联盟、共担风险等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供应链协同的优势
供应链协同能为参与者带来诸多优势和好处。以下是供应链协同的主要优势:

促进资源共享和责任分担
供应链协同是一种合作策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或业务单元可以共享资源、分担责任和绩效信息,为相同的终端客户提供服务。垂直协同使不同层级的组织能够共享责任、资源和绩效信息,而水平协同则使同级企业更容易合作,实现共同目标。

推动创新与价值共创
受开放创新理念的启发,供应链协同还可以促进创新平台的建立,使 n 级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能够协作、共同创造和创新,充分利用知识探索和利用、水平和垂直协作以及渐进式和激进式创新。

加强沟通与执行协作
供应链协同需要开放、频繁、平衡、双向和多层次的沟通,以促进企业间的紧密关系和协作过程。在协作执行方面,供应商与买家合作,确保以正确的数量在正确的时间交付材料,这也是供应链协同的关键环节。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工具可以让组织完全掌控供应链,改善预测、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企业应用软件则有助于组织更高效运作,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企业应用集成 (EAI) 通过自动化数据交换和系统通信,可以提高流程效率、减少 IT 支出、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并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实时数据访问,从而支持及时决策。
供应链协同的范围
供应链协同是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实现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的过程。供应链协同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组织内协同
- 指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无障碍的合作,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体系的协同
- 包括基础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的有效协同
- 企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协同
- 战略制定与具体执行之间的协同
供需间协同
- 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实现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
- 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各企业之间协商好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
- 根据共享的信息进行业务调整和协同管理
- 共同发挥企业优势,增强供应链协同企业联合体的整体实力
供应链协同的目标是通过组织内外的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协同,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供应链协同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互信、开放的伙伴关系,共享信息资源,协同制定计划并执行。
供应链协同的层次

战略层协同
战略层协同位于供应链协同的最高层次,属于宏观层面的协同。它确定了各企业供应链协同的总体目标和方向,设置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制度、规则和准则,使各企业形成了宏观层面的协同。战略层协同为后续业务开展、策略制定和具体执行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总体框架。
战略层协同的主要目标是:
- 制定供应链协同的总体战略和愿景
- 建立供应链协同的管理体系和治理结构
- 确定供应链协同的关键绩效指标 (KPI) 和目标
- 制定供应链协同的政策、流程和最佳实践
- 促进供应链协同伙伴之间的战略合作和信任关系
通过战略层协同,供应链协同伙伴能够在宏观层面达成一致,明确供应链协同的方向和重点领域,为后续的战术和执行层协同奠定基础。

战术层协同
战术层协同是各企业进行供应链协同的具体策略,包括企业间重要数据的开放程度、共享信息的管理、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协同及信息的交换。战术层协同从策略层面协助各企业做好供应链协同,是实现供应链协同的重要基础。
战术层协同的主要内容包括:
- 确定企业间信息共享的范围和深度
- 建立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的标准和规范
- 制定供应链协同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
- 确定供应链协同的关键业务活动和职责分工
- 建立供应链协同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通过战术层协同,供应链协同伙伴能够在战略层面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供应链协同策略和计划,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职责,为供应链协同的顺利执行做好准备。

执行层协同
执行层协同是实现供应链协同的关键。通过设置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使各项信息能够在协同企业之间流通,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使企业的各项决策有充分的数据参照。执行层协同是供应链协同的主要落地环节。
执行层协同的主要内容包括:
- 建立供应链协同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 实施供应链协同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
- 执行供应链协同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 监控和评估供应链协同的绩效表现
- 持续优化和改进供应链协同的流程和系统
通过执行层协同,供应链协同伙伴能够在实践中落实战略和战术层面的决策,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价值创造。执行层协同是供应链协同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需要各方通力合作,持续改进和优化。
供应链协同的设计框架

确立供应链协同的目标
供应链协同的整体目标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通过这一明确的目标可以确定供应链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供应链协同旨在优化供应链各环节的流程和资源配置,消除浪费和低效率,聚焦于利益最大化和价值增长。通过供应链协同,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竞争力。

确定供应链协同的各项规则
供应链协同需要明确各参与企业的职责分工和利益分配机制。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协同,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流程、组织结构和信息系统,明确每个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分配。在"共赢"的基础上,对各企业的利益进行平衡和协调,确保供应链协同的顺利实施。通过建立透明、公平的规则,可以增强各企业的信任和合作意愿。

规划好供应链协同的业务流程
供应链协同需要梳理和优化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业务流程。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精细化管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集成和优化,可以显著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缩短响应时间,降低库存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合理规划供应链协同的业务流程是实现高效协同的关键。

建立科学的供应链协同组织结构
供应链协同需要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对供应链协同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组织结构应当强调供应链各参与企业的价值取向一致性和企业文化融合,增强企业间的凝聚力和协作意识,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供应链协同组织应当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实现供应链的动态优化。
如何实现供应链协同
供应链协同是指供应链上的各个参与者之间通过开放、频繁、平衡的双向多层次沟通,以及在执行供应链交易时紧密合作,确保按照合同及时交付正确数量的材料,从而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以下是实现供应链协同的几个关键要素:

协作沟通
供应链协同需要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开放、频繁、平衡、双向、多层次的协作沟通。这表明供应链参与者之间需要建立密切的联系。

协作执行
协作执行是指供应商与买家紧密合作,确保按照合同要求交付正确数量的材料,以协作方式执行供应链交易。

促进创新
供应链协同还可以通过开放式创新平台,让供应链上的各级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协作、共同创造和创新,从而促进创新。这建立在知识探索和利用、横向和纵向协作以及渐进式和根本性创新的能力之上。

协调合同
协调合同可以为供应链协同的所有成员提供激励。

协同类型
供应链协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垂直协同(供应链不同层级组织之间的协同)和水平协同(同一层级组织之间的协同)。两者都旨在通过共享责任、资源和绩效信息来实现互利共赢。

利用供应链管理工具
组织可以利用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工具(如亚马逊管理区块链和亚马逊预测)来实现供应链协同,提高预测准确性,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组织协调和管理关键的供应链任务,如货物跟踪、生产更新、供应商开票和供应商审计。通过整合来自不同部门的数据,组织可以构建销售渠道并做出更明智的财务预测。物联网 (IoT) 也可以在供应链协同中发挥作用,应用于库存管理、供应商关系、车队管理和预定维护等领域。
供应链协同的挑战
供应链协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参与者和多个环节,因此存在诸多挑战。

有效的协作沟通
供应链协同需要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进行有效的协作沟通。这包括沟通的频率、方向、模式和影响策略。开放、频繁、平衡、双向、多层次的沟通对于建立紧密的企业间关系至关重要。

真正协作的交易执行
供应商需要与买家紧密合作,以确保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数量交付材料。在订单到交货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交易伙伴之间的密切协作。

协调合同和激励措施
协调合同被定义为提供给所有成员激励的协调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对于成功的供应链协同至关重要。

发展双赢能力
供应链网络需要建立知识探索和利用、横向和纵向协作、渐进式和激进式创新等双赢能力,以促进开放创新平台,让多层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能够协作、共创和共同创新。

大规模数据管理
实施可互操作的系统需要整合来自多个来源(包括数据格式不兼容的遗留系统)的数据,这是一个主要挑战。这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时间和计算资源来提取、清理、转换和加载不同的数据到共享存储中,同时避免对运营工作流程造成中断。

解决隐私问题
在多个系统之间交换数据的复杂管道中实现互操作性,需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用户信息,这是另一个挑战。组织必须在互操作性工作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安全技术和政策。
欢迎加入亚马逊云科技培训中心
欢迎加入亚马逊云科技培训中心
-
快速上手训练营
-
账单设置与查看
-
动手实操
-
快速上手训练营
-
第一课:亚马逊云科技简介
本课程帮助您初步了解云平台与本地环境的差异,以及亚马逊云科技平台的基础设施和部分核心服务,包括亚马逊云科技平台上的弹性高可用架构,架构设计准则和本地架构迁移上云的基本知识。
亚马逊云科技技术讲师:李锦鸿第二课:存储与数据库服务
您将在本课程中学习到亚马逊云科技上的三个存储服务分别是什么。我们也将在这个模块中为您介绍亚马逊云科技上的关系型数据库服务 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 (RDS)。
亚马逊云科技资深技术讲师:周一川第三课:安全、身份和访问管理
在这个模块,您将学习到保护您在亚马逊云科技上构建的应用的安全相关知识,责任共担模型以及身份和访问管理服务,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IAM) 。同时,通过讲师演示,您将学会如何授权给 EC2 实例,允许其访问 S3 上的资源。
亚马逊云科技技术讲师:马仲凯 -
账单设置与查看
-
-
动手实操
-
快速注册账号 享用免费套餐
快速注册账号 享用免费套餐
-
1 进入注册页面
-
2 设置用户名及密码
-
3 填写企业信息
-
4 企业信息验证
-
5 完成手机验证
-
6 选择支持计划
-
1 进入注册页面
-
注:该链接中的内容显示语言 是与您的网页浏览器设置相一致的,您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语言栏。 *图片点击可放大
-
2 设置用户名及密码
-
3 填写企业信息
-
*图片可点击放大
-
4 企业信息验证
-
*图片可点击放大
-
5 完成手机验证
-
6 选择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