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基本要素
软交换的三个基本要素分别为:
- 生成接口:软交换主要是与“应用服务器”,通过 API 配合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通过 INAP 与 IN 中已有的 SCP 配合,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 接入能力:软交换支持众多协议,可以控制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用户的投资;
- 支持系统:软交换可基于预先制定好的策略,实时、智能、集中式调整和干预网络特性,来实现稳定可靠地运行支持系统。
软交换基本设计原理
软交换以设法创建一个具有良好伸缩性、接口标准性、业务开放性等特点的分布式软件系统作为基本设计原理,同时该系统支持以下要求:
- 开发的呼叫处理和同步会晤管理应用,应独立于协议和设备;
- 第三方应用可以在其软交换网络中安全地执行;
- 第三方硬件销售商,能具备新设备和协议的支持能力;
- 业务和应用提供者,在不危害其性能和安全的情况下,能够增加支持全系统范围的策略能力;
- 能够进行同步通信控制,支持各种各样的后营业室系统;
- 支持同步通信控制网络中,运行时间捆绑或有助于结构改善的动态拓扑;
- 支持从小到大的网络可伸缩性;
- 支持彻底的故障恢复能力。
软交换交换协议

初始协议
会话初始协议(SIP)是由 IETF 提出,允许在 IP 网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会话初始协议以 Internet 协议(HTTP)作为基础,遵循 Internet 的设计原则。

控制协议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是由 IEFT 提出,结合 IP 设备控制协议(IPDC)和简单网关控制协议(SGCP)的协议。在软交换系统中,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在媒体网关和 MGCP 终端与软交换设备之间应用,能控制媒体/控制流的连接、建立和释放。

248/MEGACO
H.248 和 MEGACO 协议,是在软交换设备与媒体网关和 H.248/MEGACO 之间的协议。其中,H.248 由 ITU 提出,MEGACO 由 IEFT 提出。这两个协议都引入了 Termination(终端)和 Context(关联)两个抽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