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主动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特殊情况,其工作原理如下:
主动学习过程通常涉及三个数据子集:1)已知标签的数据点;2)未知标签的数据点;3)从未知数据点中选择出来需要标注的子集。主动学习算法的关键是如何选择第三个子集中的数据点。
主动学习有哪些优势
主动学习相较于传统的监督学习具有诸多优势。

减少标注数据需求
主动学习可以选择最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标注,大幅减少所需的标注数据量。这种做法不仅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还能加快机器学习算法的开发进程。

利用众包平台
主动学习可以与众包平台相结合,将人类参与到主动学习的循环中。这种方式可以利用大量人力资源,提高标注效率和质量。

利用模型结构
一些主动学习算法能够利用机器学习模型的结构特征(如支持向量机),从而更加高效地确定需要标注的数据点。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过程的效率。

总结
通过以上优势,主动学习往往能够以更少的标注数据获得与传统监督学习相当或更优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了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
如何使用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其中学习算法可以主动查询人类用户或信息源标记新的数据点。在有大量未标记数据且手动标记成本高昂的情况下,这种技术能够发挥作用。
主动学习有几种选择要标记数据点的策略:
基于池的采样
在这种方法中,学习算法首先尝试评估整个数据集,然后选择对于学习者来说最不确定的数据点进行标注。这种方式适用于整个数据集可用的情况。
不确定性采样
选择当前模型对标签最不确定的数据点,有助于提高模型对决策边界的理解。
期望模型变化策略
选择如果标记后会改变当前模型的数据点,这样可以加快模型改进的速度。
期望误差减少策略
选择如果标记后会最大程度减少模型泛化误差的数据点。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策略
一些主动学习算法建立在支持向量机之上,利用 SVM 的结构来确定要标记哪些数据点,例如选择最接近决策边界的点。
利用众包
主动学习可以利用众包框架,将许多人纳入标记循环。
主动学习有哪些应用场景

蛋白质工程
主动学习可应用于蛋白质工程领域,其中总数据集包括已知具有某种活性的所有蛋白质以及待测试的其他蛋白质。

大规模项目
大规模主动学习项目可从众包框架中受益,将许多人纳入主动学习循环。

多标签学习
主动学习已应用于多标签学习、混合主动学习和在线主动学习等多个领域。

利用专家知识
主动学习算法的关键是可以与人类用户或信息源进行交互,查询新数据点的标签,从而利用他们的领域专业知识。

标注成本高昂的场景
在未标注数据丰富但人工标注成本高昂的场景,主动学习可以通过主动查询用户或教师获取标签,与普通监督学习相比,往往需要更少的示例来学习概念。
主动学习的挑战有哪些

生成高质量合成数据的挑战
随着输入数据特征和变量数量的增加,以及它们之间存在强依赖关系,生成与真实世界约束和依赖关系一致的高质量合成数据的挑战性也在增加。

标注成本
主动学习旨在通过智能选择最有价值的数据点进行标注,从而最小化标注成本,但是实际应用仍然需要人工标注的参与,这可能会带来较高的成本。

探索与利用之间的权衡
主动学习算法需要在探索数据空间以发现信息丰富的示例,与利用当前模型选择最不确定的数据点之间进行权衡。上下文多臂老虎机和期望模型变化/误差减少等策略旨在管理这种权衡。

噪声和异常值
现实世界的数据通常包含噪声和异常值,主动学习算法需要具有鲁棒性,能够有效处理这些噪声和异常值,避免对模型产生负面影响。
主动学习与其他学习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主动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特殊情况,与其他学习方法存在显著区别。下面从几个方面对比说明主动学习与其他学习方法的区别:
数据标注方式
主动学习可以主动查询人工标注数据,监督学习则是基于固定的已标注数据集进行训练。主动学习通过主动查询标注,可以用更少的标注数据达到相同的学习效果。无监督学习则完全不需要标注数据。
应用场景
当未标注数据丰富但标注成本较高时,主动学习相比其他学习方法更具优势。监督学习需要大量标注数据,无监督学习则无法解决需要标注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学习可以发挥作用。
学习过程
主动学习是一种交互式的学习过程,算法可以根据当前模型的学习状态主动选择需要标注的数据。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则是被动地接受训练数据。主动学习的交互式过程使其能更高效地利用标注资源。
算法原理
主动学习算法通常建立在支持向量机等模型之上,利用模型的结构特征选择需要标注的数据,如最接近决策边界的数据点。其他策略还包括期望模型变化、期望误差减小和不确定性采样等。
综上所述,主动学习与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在数据标注方式、学习过程、应用场景和算法原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是一种高效利用标注资源的交互式学习范式。
主动学习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主动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其中学习算法可以主动查询人类用户或信息源来标记新的数据点。主动学习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主动学习的起源
主动学习最初的想法源于传统的监督学习,在监督学习中,需要大量的标记数据来训练模型。然而,标记数据的过程通常昂贵且耗时。为了减少标记数据的需求,主动学习应运而生。在主动学习中,算法可以主动选择最有价值的数据点进行标记,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标记资源。

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
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主动学习也在不断演进。未来,主动学习可能会与其他机器学习技术(如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相结合,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效率。此外,主动学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也将不断扩展,为更多的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主动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主动学习是一种半监督机器学习技术,旨在通过智能地选择最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标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模型性能。主动学习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基于池的采样
在这种方法中,学习算法首先尝试评估整个数据集,然后选择对于学习者来说最不确定的数据点进行标注。这种方式适用于整个数据集可用的情况。

基于流的选择性采样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连续的未标注实例都会被一次检查,学习者会决定是为每个数据点分配标签还是向教师查询。这种方法适用于数据是连续到来的情况。

成员查询合成
在这种方法中,学习者会从潜在的自然分布中生成合成数据,并就生成的数据向教师查询。这种方法可以扩充训练数据集。

其他主动学习类型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类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主动学习策略。 近年来,还提出了元学习算法,旨在学习主动学习策略,而不是依赖手动设计的策略。
欢迎加入亚马逊云科技培训中心
欢迎加入亚马逊云科技培训中心
-
快速上手训练营
-
账单设置与查看
-
动手实操
-
快速上手训练营
-
第一课:亚马逊云科技简介
本课程帮助您初步了解云平台与本地环境的差异,以及亚马逊云科技平台的基础设施和部分核心服务,包括亚马逊云科技平台上的弹性高可用架构,架构设计准则和本地架构迁移上云的基本知识。
亚马逊云科技技术讲师:李锦鸿第二课:存储与数据库服务
您将在本课程中学习到亚马逊云科技上的三个存储服务分别是什么。我们也将在这个模块中为您介绍亚马逊云科技上的关系型数据库服务 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 (RDS)。
亚马逊云科技资深技术讲师:周一川第三课:安全、身份和访问管理
在这个模块,您将学习到保护您在亚马逊云科技上构建的应用的安全相关知识,责任共担模型以及身份和访问管理服务,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IAM) 。同时,通过讲师演示,您将学会如何授权给 EC2 实例,允许其访问 S3 上的资源。
亚马逊云科技技术讲师:马仲凯 -
账单设置与查看
-
-
动手实操
-
快速注册账号 享用免费套餐
快速注册账号 享用免费套餐
-
1 进入注册页面
-
2 设置用户名及密码
-
3 填写企业信息
-
4 企业信息验证
-
5 完成手机验证
-
6 选择支持计划
-
1 进入注册页面
-
注:该链接中的内容显示语言 是与您的网页浏览器设置相一致的,您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语言栏。 *图片点击可放大
-
2 设置用户名及密码
-
3 填写企业信息
-
*图片可点击放大
-
4 企业信息验证
-
*图片可点击放大
-
5 完成手机验证
-
6 选择支持计划